当前位置:首页>>女人>>女性保健

山西省总工会副主席韩丽珍到山西焦煤霍州煤电督导调研

王阳明四句教说无善无恶心之体,他们最讨厌听这句话,一看到无善无恶就以为糟糕了,儒家就讲善恶,怎能无善无恶。

由是言《左氏》者本之贾护、刘歆。会向卒,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。

山西省总工会副主席韩丽珍到山西焦煤霍州煤电督导调研

只有《周礼》出现以后,《左传》等书才牵连入于古学。于是辰在申,而司历以为在建戌,史书建亥。传曰:‘民受天地之中以生……出自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刘康公之言,汤武革命,顺乎天而应乎人和治历明时分别出自《周易》革卦《彖传》和《象传》。刘歆从唐虞时期说起,认为当时圣王相袭,其道甚著。[12]可以看出,刘向虽持《穀梁》义,但对于《左传》亦很重视[13]。

恭王坏孔子宅以为宫,得佚《尚书》百篇、《礼》三百、《春秋》三十篇、《论语》二十一篇。除此之外,刘歆的《左氏》学可能受到其父刘向的影响[11]356。但文化自觉是极为宏阔、抽象、深刻的思想,将过去的遗产转化为活的资源,是极为艰难、系统的工程。

清代尚有从信朱熹者继续阐发河洛,而当前学术界几乎将其视为单纯的研究对象,在现实中作为糟粕而被抛弃。政使辨得二图真伪端的不差,亦无所用,又况未必是乎?愿且置此,而于熹所推二图之说少加意焉,则虽未必便是真图,然于象数本原亦当略见意味,有欢喜处,而图之真伪将不辨而自明矣。所以,观于《论语》,而《图》《书》为地理益明矣。如何重新审视河洛研究史及河洛问题本身,是当下探讨如何进行传统重建、文化自觉这一系统工程的理论试验场。

黄氏兄弟的批评,一度对河洛之说产生十分严重的冲击,与之几乎同时的毛奇龄提出相类之见,胡渭则明辨诸家而增益之,达到了河洛批评的高峰,此外亦有张惠言、庄忠棫等汉学家在考据学风下夯实有关河洛的历史考证。黄氏兄弟肯定汉人去古未远,流风犹存,训诂有信,但批评其又不幸而为稗纬所混淆,大道沦于草莽(黄宗炎:《周易寻门余论》卷上)。

山西省总工会副主席韩丽珍到山西焦煤霍州煤电督导调研

原载:《哲学研究》2022年第4期 进入专题: 黄宗羲 黄宗炎 河图 洛书 。三者,黄氏兄弟对传统学术思想史有着强烈的批判意识,六经在他们看来是孔子删定、无可非议之圣学,后世增列之经难以媲美,附于河洛之上的汉之谶纬、宋人演绎和明儒因袭之举皆遭摒弃。[8]《钱穆先生全集》(新校本),2011年,九州出版社。二人把历史史实、文献作为批判工具,直接所求在于驳斥宋代图书易学与汉唐不同,确证宋人作伪。

图学从来出自图南,则道家者流杂之《大易》,遂使天下靡然称为‘易老。(见同上)批评朱熹引道入儒,亦深有所指,正如朱伯崑所言,黄宗炎之书虽为《图学辩惑》,实际上是清算以朱熹为代表的官方易学(朱伯崑,第4册,第275页),黄宗羲亦然。宋人对汉唐的继承,则是误信。就河图洛书而言,孰为精华,孰为糟粕?从河洛学说的历史构建、批评与反思角度,汉代河洛学说是儒者自觉于官方经学与文化思想互构的产物,宋代河洛图式是理学创生过程中新观念与传统思想互构的结果,黄氏兄弟之于河洛的批评是对王朝社会转折时的学术思想的自觉。

根据六经和先秦其他文献,《易传》所言河出图,洛出书当指河图洛书,或者说在后世理解中,被视为河图洛书。新时代需要新学术虽至急切,而学术界终无创辟新路之志趣与勇气。

山西省总工会副主席韩丽珍到山西焦煤霍州煤电督导调研

其实天地之理一而已矣,虽时有古今先后之不同,而其理则不容于有二也。黄宗羲、黄宗炎是其中坚定的批评者,前者所论言简意赅,后者增益扩展,辞气峻厉,二人相互补充,对河洛之说形成叠加冲击,影响深远。

一、河洛批评的内容与指向 黄宗羲、黄宗炎本之经书,申明河洛为地理方册,澄清河洛与《周易》的关系,全力驳斥汉宋河洛之说,以极为鲜明的观点、较为严谨的论证,产生了很好的论辩效果。(《黄宗羲全集》第9册,第10页)黄宗炎认为,《易传》中的天地之数表达的只是奇、偶之数,既未言上下、左右、中等方位,也没有所谓的生数、成数及五行属性之说,故构不成证据。确定以经书为本,对二人而言具有多方面的意义:一者出于坚定执着的儒家价值信仰,欲在乱世之中以孔子与六经作为拨乱反正、重塑文化信念的根本。(钱穆,第94页)黄氏兄弟与明末遗民之发论,时常具有襟腑独见,有共同的对于天下与个体的危机、伤痛之感,故其河洛批评与胡渭等人的学问气质大不相同,黄氏之学能够在多个历史时期被反复讨论,与其以真血性真问题彼此交融是分不开的。尽管汉代文献在后世丢失、禁毁甚多,仍然可以勾勒出汉唐学者或文献中的河图洛书面貌,诸如来源、出世方式、地点、时间、频率、篇数、文本形态、字数、内容、性质、地位以及与《周易》的关系等。总之,黄宗羲、黄宗炎反对在河洛为圣人作《易》之前提的观念下,根据《周易》经传中的若干文句与八卦、五行、方位等综合并反推出所谓的河洛图式。

围绕二黄河洛之说,后世不乏附和与对之进行完善者,也有进行批评者。儒者极其崇奉,并讳其所谓‘老,专以《易》归之,亦可畏也。

[11]《朱子全书》,2010年,上海古籍出版社、安徽教育出版社。河洛批评虽盛极一时,但并未完全消解信奉朱熹者,如清代杨方达、江永、刘兰秀、冯道立等,以至清末杭辛斋等学者,仍阐求宋代易图精蕴,以求会通。

黄宗羲、黄宗炎援以《尚书》,通过类比、推理,认为图书为地理方册之书。更重要的是,黄氏兄弟关于河洛为方册之书的论证,多为推测之见,缺乏足够的、严谨的证据支撑,此类情况在他们论述河洛的文本性质及其与圣人作《易》的关系方面亦有反映。

黄宗羲认为,儒家经书中仅《尚书》《周易》《论语》和《礼记》四种言及河洛,其中直接涉及河图洛书的仅《易传》一种,即云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(《周易·系辞上》)。图书究竟何指,可以说是对垒双方始终无法绕开的关键难题,也是最容易暴露文本解读和论证问题的试金石,河洛之辩的双方或取证于本经,或经书互证,或以其他文献佐证和分析推理作为间接依据,皆欲考究河洛之真,但理解趋向迥异,争论则势不可免。地远则多阻隔,未必尽能步履,故赖图书以代耳目闻见也。二者经书确为被普遍信奉的历史记载,是厘清河洛问题本原最为关键可靠的原始文献,由此研判经书与其他众说,在儒学系统内达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效果。

黄氏批评固有一番道理,但汉唐图书之说却不可一概否定。黄宗羲指出:《顾命》西序之‘大训,犹今之祖训,东序之衢,犹今之黄册,故与宝玉杂陈。

在纬书大事敷陈之下,汉代河洛文献渐至丰盈,甚至脱颖而出,一度与《易》相配而立。朱熹深知河洛争议已久,但他针对质疑河洛之说的解决思路、学术策略和处理态度,是激活历史文化遗产的典型案例,其《答袁机仲》云:熹于世传《河图》《洛书》之旧所以不敢不信者,正以其义理不悖而证验不差尔。

河洛之于现代,不必然成为中国文化重建的重要部件、处理对象,但仍需在重建过程中给予适当的位置,它可能是现代科学眼中的迷信,是现代学术的解剖对象,但也可以是文艺作品的创作元素,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展示,是和龙、太极图等一样的文化图腾,构成了文明记忆不可缺少的部分。(《毛奇龄易著四种》,第69页)其又据《淮南子》河出丹书,洛出绿图、郑玄《河图》有九篇,《洛书》有六篇,指出河洛无非简册之属,且否定球石之说:天球河图与赤刀大训相对,则大训河图并典籍之类。

天垂象,指仰观天文而言。高搭学者架子,揭橥为学问而学问之旗号,主张学问自有其客观独立之尊严。犹言治天下之大经、大法也,所谓九条,即九条治天下之大法。(《钱穆先生全集》[新校本]第29册,第6页)只不过,黄氏兄弟所倚之考证,难以实现其理论阐说之目的,尤其当经义的真理性与它作为史实的真实性模糊不清时,考据明而义理明的障碍难以克服,考据明对河洛而言势不可能,而过度依赖经典历史语境化的论证方式,不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理论诠释和价值诉求,不利于诠释显示经典的文本、历史、思想和解释行为背后的张力。

故自汉代说《易》家由施、孟、梁邱、京、焦、费、赵以至马、郑、虞、荀、何晏、陆绩、干宝、王肃,以及孔颖达、陆德明、李鼎祚诸家,各有论著,而其为《图》《书》,则皆云无有。但在黄氏兄弟和批评者看来,汉唐之于宋人的影响,是误导。

所谓畴,即沟洫之谓,名之曰‘九畴者,即井田九百之意也。黄宗羲指出,《系辞》中仅述及自一至十、奇数合天偶数合地、天地之数,将十个数字赋予方位、配对(一六合、二七合、三八合、四九合、五十合)、五行属性都是后人所添加演绎。

(黄宗炎:《图学辩惑·河图洛书辩》)其二,尤为针对以朱熹为代表的河洛学说。三、河洛讨论的继续与自觉 黄氏兄弟是明末清初浙东学派的代表,尤以黄宗羲学殖深厚、学名广播,因而他们的思想观点被后来的学者反复关注、商榷。

  • 关注微信

猜你喜欢

推荐排行

  • 智新科技首季产销两旺
  • 水晶和玻璃应该怎么分辨 水晶玻璃马赛克制作方法
  • 襄阳市军休二所联合社区开展“消灭四害 预防疾病”主题活动
  • 注意!阳转阴的6个认知误区